創(chuàng)業(yè)投資服務平臺

創(chuàng)投時報LOGO

馬上消費科普小課堂:潛伏在身邊的洗錢案例有哪些?趕緊警惕起來

1330人瀏覽 / 0人評論

隨著金融安全和金融風險化解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反洗錢儼然已成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金融安全和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建設的重大國家戰(zhàn)略。近日,2022第二屆陸家嘴國家金融安全峰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多位來自監(jiān)管部門、金融界、學術界的反洗錢專家學者圍繞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定向金融制裁與有效應對、洗錢風險自評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為進一步維護良好健康的金融環(huán)境,馬上消費持續(xù)開展反洗錢宣傳工作,牢固金融安全防線。

“洗錢”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多數人往往有一個誤區(qū),認為:“洗錢都是大型犯罪團伙的勾當,離普通群眾的生活很遠。”但實際上,洗錢是一種將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為,往往就暗自潛伏在普通百姓身邊,普通人也有可能一不小心背上犯法的重擔。

洗錢通常是有預謀性的多人犯罪行為,但在很多情況下,洗錢的參與方并沒有意識到行為已經涉及到犯罪,以為自己只是按照需求辦事賺錢而已,因此直到被發(fā)現時,才追悔莫及。本期小馬課堂整理了4個潛伏在百姓身邊的洗錢犯罪案例,幫大家清晰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讓大家有針對性地加強個人防范,切實維護好自身利益。

案例一:身份證借他人使用,卷入洗錢案件

老李是一名下崗職工,有一天警方突然找上門來,說接到舉報發(fā)現在小區(qū)的一處空房內存有900多萬巨款,經調查房主是老李。但是老李堅決否認自己買過房,經過回憶老李才想起來,數月前曾把自己的身份證借給了妹妹。原來老李的妹妹正是某局長的妻子,為了隱瞞其丈夫受賄所得,她借親屬的身份證件購買了多處房產進行洗錢。

案例二:提供個人銀行卡協(xié)助洗錢

韓某在其姐夫倪某的公司工作,明知姐夫倪某公司以外匯理財業(yè)務為名進行非法集資,仍然向姐夫倪某提供多張本人銀行卡,讓倪某及其公司以集資詐騙和騙取貸款的方式騙取資金并轉入韓某銀行卡賬戶,隨后韓某在多個銀行將非法資金取現后轉交給倪某。最終韓某被認定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5萬元。

案例三:蠅頭小利是誘餌,莫名身在洗錢中

“動動手指就能賺錢”、“閑置的銀行卡能變成聚寶盆”,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說,你會怎么做?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現在出現了專業(yè)的“跑分”平臺,打著兼職的幌子,吸引一些想要做兼職的人,就是通過銀行卡和社交APP支付賬號等支付手段為網絡賭博、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分子轉移非法所得,并以此賺取傭金。也就是把銀行卡或者社交APP賬號的收付款出租給犯罪分子,用于接收和轉移贓款,將合法收入和贓款混淆,從而使人難以分辨,幫人洗白贓款?!芭芊帧毕村X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案例四:利用古玩、收藏品洗錢

古玩字畫、古玩珠寶或具有價值的收藏品、高價中古精品等洗錢,運用低買高賣的假生意,將錢以合法的生意方法轉到指定賬號,這種方法也常用于收受賄賂。具體流程先購買具有價值的古玩珠寶或收藏品,再謊稱是自家收藏品在市場上放售。一般會購買沒有記號的物品,如文物、郵票或歷史悠久的名廠樂器,或私下購買多部名車、中古私家飛機、珠寶名牌等高價值物。

由上述案例可見,在實際生活中,“洗錢”犯罪隨時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即便是普通市民,也需保持警惕,防止掉落“洗錢”陷阱。

那么,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防范呢?

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證件

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銀行卡、支付賬戶

不要為身份不明人員代辦金融業(yè)務

不要替他人攜帶現金、無記名有價證券出入境

不要參與提供或使用非法金融業(yè)務,如地下錢莊

要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

要勇于舉報洗錢活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遠離洗錢 人人有責

馬上消費提醒大家,作為普通人,大家平時要提高警惕,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不要輕易被網絡上不著邊際的高額利潤所誘惑,更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身份信息、手機信息、銀行卡、二維碼、各種金融賬戶,不要用自己的賬戶為別人提現等,以免淪為犯罪分子實施違法犯罪的幫兇或替罪羊。

金融機構是國家反洗錢工作體系的第一道防線,為切實履行金融機構反洗錢宣傳義務,增強社會公眾反洗錢意識,有效預防和打擊洗錢犯罪,維護金融環(huán)境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馬上消費將積極推動反洗錢培訓和宣傳工作,讓反洗錢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為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奉獻一份力量。

全部評論